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稳步提质效 精细利民生 建满意窗口 塑一流服务 ――记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成立一周年
发布时间:2018-01-05  

 稳步提质效  精细利民生

建满意窗口  塑一流服务

 

――记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成立一周年

2017年1215日,是丹东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挂牌一周年的日子。

一年间,不断压缩工作时限,单日受理登记从120余件增加到280件,创造了“丹东速度”;

一年间,为老弱病残群众登门服务、为有需求的企业和群众邮寄证书,创造了“丹东模式”;

一年间,实行实名制排队取号,“双轨式”审核制度,创造了“丹东经验”

……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得益于主管部门市国土资源局的积极作为,得益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全体工作人员不辞辛苦的工作,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精心谋划 创造不动产登记“丹东速度”

2015年31日,我国《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正式实施。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确定的一项重大的改革任务,是贯彻落实《物权法》的重要举措。

丹东充分认识到这是历史赋予的重要职责,是不可推卸的重大改革任务,为此,全市上下将不动产统一登记作为重点改革事项高位推进。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相关事项,定期对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开展进行调度。市国土资源局科学谋划、迅速行动,稳步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工作。

组建机构,整合职责。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的主要职责是承担市本级房、地、林、海等不动产的首次、变更、转移、抵押、预告、注销等13大类41小类的不动产登记和对外查询工作。按照国家2016年底前完成不动产统一登记“停旧发新”的工作要求,积极协调房产、林业等部门进行人员划转。同时,在市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落实了不动产登记系统和办公设施采购资金,为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提供了组织、人力和经费保障。

2016年1215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颁发了全市第一本不动产权证书,;2017620日,颁发了海域使用权不动产权证书,我市是继大连市之后全省第二个颁发海域使用权不动产权证书的城市;同年,930日颁发了首本林权不动产权证书。至此,不动产登记所包括的土地、房屋、林地、海域登记全部展开。

面对中心成立之初千头万绪的工作,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全体工作人员不惧艰辛,克服人员少、业务繁杂、工作量大等困难,利用双休日和下班时间集中组织业务培训,形成了“互帮互学,边干边学”的良好氛围。面对新事物、新问题,大家与时间赛跑,啃下不动产登记一块又一块“硬骨头”。“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办事效率稳步提升。”不动产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进一步满足群众和企业的需求,中心多措并举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在服务企业、群众上做“加法”,在企业、群众负担上做“减法”。中心主动作为,三次缩短办结时限。410日,将抵押注销登记由法定30个工作日缩短到2个工作日;对完成数据整合的转移、抵押、变更、预告等登记时限由法定30个工作日缩短到10个工作日;查封、解封登记当日办结。61日,中心再次缩短办结时限:对完成数据整合的上述登记时限缩短到5个工作日。1123日,对已落宗的房屋抵押注销登记、预告注销登记办理时限由原来的2个工作日缩短为2小时。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办件速度不断加快,保证了统一登记工作连续、稳定开展。登记办结时限比省里要求的10个工作日减少5个工作日,提速50%,创造了“丹东速度”。

“我们的承诺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行动上。”中心负责人介绍,不动产统一登记通过一年时间的运行,已办理各类不动产登记业务5万余件,出具不动产查询证明13832份,单日受理登记由最初的120余件,增加到到280件,业务受理量和办结率均大幅提高。共收到锦旗8面,群众口头表扬157次、感谢信35封。辽宁日报、丹东日报、鸭绿江晚报正面宣传共计11次。

完善服务 创不动产登记“丹东模式”

2017年1114日,对于在市中心医院住院的患者赵光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的两名工作人员来到他的病床前,为他现场办理了房屋买卖登记申请手续。“我一直为行动不便无法到场办理过户手续犯愁,没想到申请后,工作人员很快就来了,一会工夫就把困扰我的难题解决了。他们服务热情、周到,为他们点个大大的赞。”赵光伸出大拇指,开心地笑着。

为了方便群众和企业,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制定了一系列便民措施,不断完善窗口服务,在不动产登记工作中创立了“丹东模式”。

2017年109日,位于花园路18号的不动产登记和房屋交易大厅正式运营。市领导葛海鹰、孙志浩、牛向东等多次到现场莅临指导,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筹建和搬迁。新大厅搬迁市内更加方便群众,更加宽敞明亮,面积近6000平方米,共设窗口68个,其中涉及不动产登记业务窗口34个。新登记大厅在布局和设施配备上,处处体现出亲民、利民、便民的特点,于细微处见真情。大厅内设有多个办事窗口、咨询服务区、排号等候区、证件复印区、特快专递服务区等。在服务设施设置上,不仅有多功能显示屏、中央空调,还配备了老花镜、急救箱、轮椅、饮水机等。目前,正值寒冷的冬天,中心提前半小时开门让早到的群众进入大厅,并在排号等候区的每一个座位上都摆放了一个棉垫,让人感到既舒适又贴心。大厅的醒目位置还摆放着意见簿,如果办事群众有意见或者建议,都可以郑重地写在上面,并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答复。

随着不动产登记中心、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振兴地税局、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中心、国有房产经营管理中心、房屋租赁登记管理中心等11个单位同时进驻新大厅,丹东实现了不动产登记和房屋交易及二手房纳税等业务的“一站式服务”。 这些单位和部门是互相协作关系,中心与他们共同协调理顺办事流程,简化办理程序,申请人只需要到不动产登记和房屋交易大厅,就能完成合同备案、二手房契税缴纳、档案查询、不动产登记等相关事项,做到了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

为方便购房群众及时办理不动产登记,创造优质贴心的不动产登记办事氛围,不动产登记中心在去年春秋两次房交会期间开启绿色通道,双休日正常办公。平日中心还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证书邮寄服务,为老弱病残等行动不便群众开通绿色通道提供登门服务。截至目前,共邮寄不动产证书822本,登门服务456次。

开通网络平台,为群众答疑解惑。市国土资源局网站开设不动产登记专栏,宣传不动产登记法规、公开办理登记资料、收费等事项,同时在不动产登记中心大厅公开不动产登记收费标准,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份,解答咨询6万余次。民心网、市政府服务热线投诉共276件,办结276件,办结率100%,满意率 99%,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走路的”的服务理念。

创新突破 创不动产登记“丹东经验”

一项新政策的落地,需要行之有效的机制创新。创新工作机制、服务机制和管理机制,是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做好这项工作的根本保障。

历史遗留问题,既是登记机构的难题,也是群众的“心头病”。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责成专人收集统一登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组织业务骨干对照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并在借鉴外省市先进做法的基础上,研究具体解决办法,经市国土资源局业务会研究解决问题95条。取得了“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推动了不动产登记连续稳定开展。

中心作为国土系统对外服务的一个最大窗口单位,始终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中心先后制定了一次性告知制、岗位责任制、服务规范标准、岗位廉洁准则、学习制度、考勤制度等31项内部规章制度和18个工作岗位办事流程,真正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同时,加强日常巡检制度,认真听取办事群众心声,定期召开中心大会,对工作和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点评,及时完善和提升工作质量和服务能力,进而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

中心在咨询窗口设置身份证识别系统,群众取号需提交齐备的登记要件,并采用实名制排队取号,取号单上显示登记人姓名,避免倒号现象发生。同时,实行复审环节一人一天审核负责制、登簿环节针对不同登记类型采取分类分人审核负责制,实行“双轨式”审核,进一步确保责任落实到人,有效规避登记风险,提升工作效率。“双轨制”审核作为我市独创的经验,已经在其他省市得到推广。

推动改革 谋不动产登记“提质增效

一年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运行取得了可喜成绩,初步形成了“登记系统运行良好,业务流程精简优化,服务群众优质高效,队伍建设平稳有序”的工作格局。成绩来之不易,使命任重道远。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计划未来五年里在“提质增效”上做足文章。

建立不动产登记网站。开设网上咨询、查询和预约等便民服务,真正实现信息多跑腿百姓少跑路。逐步实名制排队领号和初审转向网上办理服务,缓解目前工作高峰期和饱和期“一号难求”的局面。

优化不动产登记流程。开通“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多项便民通道,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开设“便捷通道”,为请假回乡群众开通“应急通道”,为招商引资企业开设“全程领办通道”。再次逐步压缩登记时限,力争不动产登记由目前的5个工作日缩短到当日可取。

完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统筹不动产登记相关资源,实现资料及时移交、业务流程再造、系统有效融合,并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过渡期后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的衔接工作。逐步建成并平稳运行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保证不动产登记机构顺利接入平台,实现数据互通共享。真正把不动产登记中心建设成为群众满意、企业信任、社会支持的服务中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一年、新气象、新速度、新发展,不动产人将朝着目标不懈努力!

 

 

 

丹东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2018年12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